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上游•夜雨丨怀故友 忆“石痴” - 赖永勤

楼道门 qvod

近日有关于楼道门 qvod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楼道门 qvod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楼道门 qvod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楼道门 qvod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楼道门 qvod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怀故友 忆“石痴”

赖永勤

暖暖的冬阳洒在山城巷弯弯的石梯上,应某文化沙龙的邀请,我一大早就到了山城巷。在一坡石梯的转弯处,突然收到收藏家唐肇新先生发来的微信,告之重庆著名篆刻家,工艺美术大师杨试禄先生逝世的噩耗,“渝城印坛君痛失,扶印观书音容记。”似乎是一种天意,山城巷与杨试禄先生长期居住的凤凰台“危楼”,仅一街之隔。回望凤凰台,那“危楼”虽然早被拆掉,但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初夏的上午,经已故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先生介绍,在十八梯凤凰台一栋摇摇欲坠的危楼里,在一间不到10平米,走起来楼板“吱吱”作响的亭子间,我认识了杨试禄先生。魏功钦先生还告诉我,这个一伸手就能够摸到屋瓦的亭子间,竟是他一家3口的长居之地。

在与杨试禄先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尽管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生活,却始终对篆刻艺术痴心不改,并以“危楼石痴”自诩,勉励自己不要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的人生经历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拍摄了纪录片《危楼石痴杨试禄》,并在重庆电视台播出。不料这一题材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在“东方之子”栏目看中,在我的联系之下,摄制组一行专门来到重庆,我陪他们进行了三天的拍摄。该节目于1996年2月26日播出,鉴于该栏目的影响,一夜之间,杨试禄的人生经历不仅为更多人熟知,其篆刻艺术也为更多人喜欢。

杨试禄1961年开始学篆刻,并拜著名篆刻家黄笑芸为师,同时也获得了著名篆刻家曾右石的指教。他在仔细研究了吴派、齐派、海派、浙派、皖派等篆刻艺术后,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来自民间底层的他,果断地摈弃了“阳春白雪”的路子,确立了“以形入印、以意入印、以神入印、以情入印、以画入印”的治印风格。为了增加篆刻艺术的整体性,他充分发挥了他“微刻”的特长,在印章的边款上,或刻以数百字的唐诗宋词,或绘以壮丽的三峡风光······与一般走“阳春白雪”路子的篆刻家相比,杨试禄的篆刻艺术更具观赏性和把玩性,并得到不少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由衷喜欢,他终于在重庆印坛上站稳了足跟。杨试禄治印无数,上至国家政要、国内顶尖级艺术家、权威媒体专家、金融大亨……下至普通百姓,大家对他的篆刻印章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兼有篆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的杨试禄,应江苏宜兴紫砂壶博物馆的紫砂壶大师徐汉堂之约,在紫砂壶上也留下同样精美的绘画艺术,我有幸目睹了其中的两件。在一件翡翠绿的紫砂壶上,一幅题为《锦绣河山》的紫砂壶作品,既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有极强的视觉美感。另一件紫砂壶作品为陶红色,杨试禄将其取名为《山居情》,整幅画面构图别致、清新脱俗,俨然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意境,无不令人叹服。

新冠疫情后期,我曾经和他通过电话,从声音听得出,他的健康状况已不如从前,一丝不祥之感不觉涌上心头。但这么匆忙就告别我们,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为此而令不少艺术家和他的朋友们深感痛惜!好在生命从来不是以长度衡其质量,而是以厚度论其价值。如此看来,77岁的试禄先生不仅没有在人世白走一遭,而且活出了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