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百问百答说范蠡》81:百里奚对范蠡人生有什么影响

后策

近日有关于后策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后策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后策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后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后策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弘扬范蠡文化,“文化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决定开设“蠡学研究”专栏,把最好的范蠡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范蠡(约前520年-前446年),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他事越二十余年,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之后,辞官经商,成为亿万富翁,民间尊其为财神、商圣。他三散千金,资助穷人,又是中华慈善鼻祖。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几近完人。

南阳籍在京文化学者夏廷献先生,自1992年开始研究范蠡,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系列文章。1994年7月在《新剧本》发表六幕历史剧本《商圣范蠡》,是把范蠡冠以“商圣“头衔的第一人。

《百问百答说范蠡》是夏先生1992至2018年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分条析理,旁征博引,古为今用,对我们全面了解范蠡文化大有裨益。征得先生同意,本号“蠡学研究”专栏近期将连载该书,以飨读者。

《百问百答说范蠡》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采用“问题式”文体——百问百答,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阐述了范蠡的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教育、商业、经营等光辉思想,探讨了姜子牙、百里奚、管仲、老子、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在与文种、伍子胥、孙武、子贡、白圭、吕不韦、张良、刘基、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是用“准学术”方法研究历史人物、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

百问百答题说范蠡,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

夏廷献《百问百答说范蠡》81 ——

百里奚对范蠡人生有什么影响

百里奚(约前700—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百里奚故里在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这个绵延隆起的黄土岗,承接八百里伏牛山之余脉,起于紫山之巅,断于白河岸边。有意思或曰神奇的是,对岸白河湾畔三户里,便是范蠡的家。

百里奚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的一代名相——故又称“五羖(gǔ)大夫”。是两千年前统一大中国的奠基人之一。韩非子称之为圣人。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一些思想观点,都来源于百里奚。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大臣都把学习百里奚施政治国的思想、方法、策略当作必修课。范蠡必然也是这样。

范蠡虽然比百里奚晚生180年,但对白河对岸高岗上的先辈百里奚一定是十分尊崇的,一定看过关于百里奚的书,听说过百里奚的传奇故事,也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范蠡的人生经历看,百里奚对范蠡的人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影响。

其一,走出家门做大事。百里奚出身平民,家境贫寒,虽然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属于“千里马”。但地处离政治中心较远的地方,难以被“伯乐”发现,且当时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官员都是王公贵族世袭,平民没有机会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得发展。百里奚也明白,光在家里种地养牛,“守株待兔”不行,必须要走出家门,出售给君王,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同意了妻子的意见。出走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杜氏一大早起来,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栓炖母鸡,煮了两碗小米饭,给丈夫饯行。饭后,百里奚背着妻子为他备好的简单行李,看了看妻子,扭头而去。这个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范蠡的出身、才学、志向,和百里奚差不多,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比百里奚时代更为恶化,要想有所施展,必须走出去。范蠡追随百里奚的步伐,决定走出家门,分析“国际大势”后,选择了人才缺少的越国。

其二,遇到困难不动摇。百里奚走出楚国宛邑城西的家门后,一路北上,先到宋国,因无人引荐,没有得到录用。再到齐国,同样原因,没有进入朝堂。百里奚沦为乞丐,一路要饭,不忘初心,继续求仕。一日,在齐国郅地乞讨时,被高人蹇叔收留。两人一番纵谈阔论,结为知己。在蹇叔的举荐下,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虞国君主是个爱财如命的昏君,在收了晋国的垂棘(宝玉)和宝马等财物之后后,就答应借道路给晋国,让晋国途径虞国去征讨自己的邻国虢(guo)国——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果然,晋国灭掉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被晋国充作媵(yìng)人(奴隶)。此时秦晋联姻,穆姬嫁给秦穆公之时,百里奚被当作陪嫁,跟随送亲队伍,朝秦国进发。百里奚羞愧难当,途中逃走,回到楚国,继续养牛种地。这一年,百里奚已经45岁,但身体尚好,为国为民办大事的初心,没有泯灭,继续等待出道机会。

范蠡初到越国时,并没有得到越王允常重用,只给了一个“调研员”的差使。允常死后,勾践接班,欣赏范蠡的才能,但对范蠡很不放心。伴随勾践三年为奴生活后,才获得勾践信任。范蠡遇到的生活困境,比不上百里奚,但心灵的折磨之烈,不亚于百里奚。

其三,内修国政外图霸。百里奚回到老家后,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为自己养牛。刚当上秦国国君的秦穆公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送亲队伍的人说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谋臣公子絷(zhí)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秦穆公问:“那我该怎么样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絷说:“可以贵物贱买,用一个奴隶的市价,也就是五张黑公羊皮来换百里奚。那样楚成王就一定不会怀疑了。”于是,就这么办了。百里奚被押回秦国,秦穆公亲自接见,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并与他商谈,讨教国家大事。两人一谈就是三天,言无不合。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启了秦国崛起的进程。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以上具体内容略),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范蠡在越国任国相执掌军政经外大权之后,走的亦是内修国政外图霸的路子,最终实现了这一战略目标。

其四,功成名就不忘本。百里奚的品德高尚,其主要表现:一是不忘“伯乐”蹇叔。百里奚到秦国和穆公交谈三天后,穆公要拜其为上大夫(上卿),委以国政。百里奚坚决辞让不受,推荐“伯乐”蹇叔当上卿,说蹇叔的本事比自己大,水平比自己高。百里奚说,我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得以躲过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我到了周朝。周王子颓喜爱牛,我凭着养牛本领求取禄位,颓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颓,才没有跟颓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遭遇到因虞君亡国而被擒当奴隶的灾难。秦穆公听他这么说,就让他带上很重的礼,将蹇叔请来秦国,让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国的上大夫。蹇叔来秦之后,两人同在朝堂,同心合力,治国理政,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小国变成了强国。二是不忘平民本色。史载,百里奚任秦相期间,勤勤恳恳处理政务,十分平易近人,生活极其俭朴,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各地,不带武装防卫,深得秦国人民的信赖。百里奚的身体力行,影响了官治民风,使秦大治,遂建霸业。去世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子也自觉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号子(“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左传》、《史记》)。百里奚能受到全国百姓如此爱戴,历史上罕见。三是不忘糟糠之妻。有这么个传奇故事:一次,百里奚在相府宴请同僚,笑语频频,非常热闹。百里奚交待歌舞者奏乐演唱举办堂会,款待客人。在相府内一个洗衣服的女佣听到乐器声后,主动要求为上大夫百里奚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妇人走到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抚弦,自弹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yǎn yí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搤(e)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听着这委婉幽怨、耐人寻味、字字真切的歌声,百里奚大为惊讶,就上前去询问,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杜氏千里寻夫来到了眼前。百里奚妻杜氏自丈夫离别之后,几十年杳无音讯。家境贫困,又逢上灾荒年景,就带上儿子外出逃荒。杜氏讨饭到秦国,打听到百里奚已经在秦国当了大夫。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设法到百里奚府中当了洗衣的佣人。相堂之上相认后,夫妻两人抱头痛哭起来。秦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很为百里奚的品质所感动。秦穆公还派人送来了许多财宝馈赠,以示祝贺。从此,百里奚位高不忘旧情,相堂认妻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是《风俗通》里记载的一个感人故事。后人评价百里奚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

范蠡也是这样,他在主政后,和伯乐文种,亲如兄弟,同心协力,兴越灭吴。辞官走时,给文种写信,劝其离开。他在为官期间和以后成为巨万富翁后,仍保持一颗平民爱民之心,仍然是一位农夫。《史记》里说到他的夫人,仍是给他生了三个男孩的原配。至于众所周知的西施,司马迁一个字也未提。敬仰百里奚、范蠡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到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范蠡伟业,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

补记:史料记载百里奚活了79岁,是不是这样,无从考证。如果是这样,他45岁得到秦穆公重用,还算盛年。百里奚逝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以百里奚命名了他出生的村庄。史载,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郑琏书五羖大夫碣铭,后没。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南阳知府镌立了“百里奚故里”碑。村东有墓冢,高约七米,为百里奚大夫墓。墓前有七石,俗称七星冢。墓左次有碑,碑阴刻韩赏诗。笔者1960年春天曾经拜谒过,264岁的“百里奚故里”碑石,仍然耸立在南阳市去镇平县的沙石公路北边的小麦地里,碑后有隆起的墓丘。从那儿南望便是郁郁葱葱的武侯祠。白河两岸,高岗河滩,十五公里左右,孕育了三个国相。风水之好,可见一斑。

夏廷献先生所著部分图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