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南阳汉画中的建鼓舞,平时说的“鼓舞”就源于这项活动

曲面评价

近日有关于曲面评价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曲面评价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曲面评价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曲面评价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曲面评价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南阳汉画中的建鼓舞

作者/栗元君

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

建鼓舞是一种击鼓而舞的传统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其舞具为建鼓,建鼓又名“楹鼓”,传始于商代。建鼓舞的特点是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建鼓始于商代。高承《事物纪原》载:“建鼓,商人柱贯之,谓之楹鼓。近代相承,植历贯之,谓之建鼓, 盖商所作也”。

图1

图1建鼓舞,东汉画像石,门楣,蒲山石灰石,直纹衬底浅浮雕图案。规格:135x40cm。画面中部刻一建鼓, 下为虎形鼓座。画面左侧为“建鼓舞”,两人双手执桴且鼓且舞,舞姿曼妙,鼓声在耳。左边跽跪人似为观赏者。鼓舞五音,且居五音之首, 有“鼓舞”全局之效。

“鼓舞”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击鼓跳舞,后来发展成“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的意思。

图2

图2建鼓舞, 画面刻二人建鼓舞。中置建鼓,建木竖穿,上饰羽葆,迎风飘扬;鼓置十字座上,两边置小鼓。左右各一人,双手持杵,按照节奏相向击鼓,变换舞步,舞姿轻盈稳健,美感十足。建鼓中的楹木是神话传说中的神木,建鼓因建木的神性而具有了“通天神道”的象征意义,建鼓的神性,具有祈福、升仙、祥瑞的含义。

图3

图3建鼓舞, 东汉画像石,规格:145x36cm,竖纹衬底浅浮雕图案,直纹、斜纹边饰。

画面上左侧为建鼓,一建(神木)贯通鼓腔,顶饰“羽葆”飘逸,山字形底座,鼓面挂饰应鼓(小鼓)。二人执桴(鼓槌),且鼓且舞,时而击应鼓配乐,边奏边跳。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中间置一樽,樽上搁置一把勺,供人舀酒用。画面右侧刻二人奏乐,一人边摇手鼓(鞞鼓)、边吹排箫,一人吹埙,与建鼓舞乐配合。《说文》云:“埙,乐器 边吹排箫。以土为之,六孔。鞞鼓,扁圆形,有柄,宾至摇之,以奏乐。”

图4

图4建鼓舞, 画面左侧二人跽坐相对,一人吹管萧,一人右手执拨浪鼓、左手拿萧吹奏。排箫为管乐器,据《北堂书》载说:“排箫像凤翼,如凤鸣”。右二人分别于建鼓两侧跽跪,扭身或反身击鼓,随点随舞。鼓上置飘苏,下挂二小鼓,十字座。

图5

图5建鼓舞,汉画像石,规格:90x50cm。画面中刻建鼓,山字形底座,上飘羽葆。左右各一舞者,头戴方冠,着紧身舞衣,双手执桴击鼓,鼓之舞之,足以蹈之。鼓音者,威震四海。《汉书•韩延寿传》曰:“建幢棨,植羽葆”。建鼓舞舞法是乐人在鼓两边边击边舞,舞蹈随着节奏变化姿态舞步。击鼓型式多种多样,有跽坐式、跪式、半跪式、站立式、小步式、大步式、弓步式、跨腾式、反身跨腾式、提踢式、骑坐式、蹴踘式等。

图6

图6建鼓舞, 东汉画像石,规格:140x36cm.,竖纹衬底浅浮雕图案,蒲山石灰石质,门楣石。右起一人双手执桴击鼓,边鼓边舞,第二人倒立于樽上耍杂技。第三人长袖而舞,左边三人,伴奏。建鼓顶饰“羽葆”飘带,山字形底座。帷幔纹相饰,上下直线边框。

图7

图7建鼓舞,面左侧置一建鼓 , 鼓顶饰有羽葆,有二鼓舞者于鼓两侧,舞姿优雅,边舞蹈边击鼓。画面右侧三人跽坐奏乐,一人吹排箫、一人吹笙、一人击铙镲。

图8

图8建鼓舞,画面左侧刻二人奏乐,其中一人吹埙,一人手摇拨鼓。前摆放酒卣。右刻两人跨步,双手执两桴共击一建鼓,建鼓置于一虎形座上,鼓旁还各挂一小鼓。拨鼓打击乐器,《建翠华名》云:“鼗故导也,所以导乐作也”意谓摇拨鼓之鼓。

图9

图9鼓舞、击钟,画面刻六人,二人持杵,击建鼓,一人击敲挂钟,三人吹埙。《说文》云:“埙,乐器 边吹排箫。以土为之,六孔。”

建鼓,建木穿中,顶饰羽葆,十字底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