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文化

《世纪敦煌》:历时十四年打造,看敦煌百年变迁

诲女知之乎

近日有关于诲女知之乎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诲女知之乎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诲女知之乎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诲女知之乎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诲女知之乎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那些你不曾见过的

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120年时间跨度的影像对比

150余幅流落海外的敦煌老照片

一群为拯救敦煌国宝而与时间赛跑的人

历经14年打造《世纪敦煌》震撼上线

那些逝去的不可再见的

那些被破坏的,以及留下的

一一为你呈现

在这本书里你不仅可以近距离看到

莫高窟生命脉搏的跳动

洞窟内外百年变迁

也可以看到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

为什么而奉献,而着迷

图片来自《世纪敦煌》

历时十四年打造

看敦煌百年变迁

来源 | 誰最中國

近一百年以来,莫高窟历经沧桑,有大自然风霜雨雪沙的侵蚀,也有战乱动荡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破坏,史料的欠缺,人们尚且无法完整地了解文化宝库巨变的过程。

图为1908年斯坦因所拍摄的藏经洞影像

为此,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志军,第一次系统性整理,精准模拟1908年文物摄影角度、景别、光照,真实再现莫高窟近百年来的变化。让每一位向往敦煌的人,不必远赴英美,能系统性地获取关于莫高窟的一手影像资料。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孙志军 摄

也弥补了去参观莫高窟时,不能拍照留念的遗憾,在专业文物摄影师的镜头下,我们得以跳出常规游客视角,让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在我们的眼前直观呈现。

45窟-菩萨像,孙志军 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打开《世纪敦煌》

就是打开四大文明交汇的艺术宝库

张大千曾说:“如果你想成为画家,一定要去一次敦煌。”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图片出自《世纪敦煌》,孙志军 摄

余秋雨在《莫高窟》写到:“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不同时代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的照片,无疑是尤为直观的材料。

95窟-观瓶悟道的罗汉

珍贵历史照片,还原莫高窟实感。

全书收录了150多张敦煌精华影像,让你身临其境,走近莫高窟。

这也是海外收藏的20世纪初莫高窟照片,头一次系统整理并在国内公开付梓。这些珍贵照片,让我们得见那个未曾见过、已不可见的莫高窟。

本书策划阶段,孙志军和编辑准备的部分历史资料图片截图

历史照片由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等影像收藏单位官方授权

《世纪敦煌》详细梳理回顾了1907~1949年间莫高窟的情况,参考引用了大量史料文献,客观考究,从敦煌人和文保角度,带我们回顾那段晦暗而矛盾的历史。

图版部分按照四大历史时期,把搜集和重新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和比照:

早期石窟——十六国、北朝

盛期石窟——隋至盛唐

中期石窟——中唐及五代、宋

末期石窟——西夏至元

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既展现不同时期石窟的艺术特色,也与王朝兴衰、时光更迭的历史回响产生共鸣。

217窟-盛唐画菩萨像,孙志军 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石窟壁画上除了传统的佛教故事,还出现了经变画(把经文变相用画画出来),飞天献舞、香花供佛、琼楼玉宇、雕梁画栋。

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下部乐舞(反弹琵琶) ,孙志军 摄

在其中,有神圣的佛祖,也有普通士兵、老百姓,无穷的世间百态,在敦煌洞窟里演化出千年的活力。

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孙志军 摄

古今对比,直观感受百年来敦煌变化

当年那些那些照片在拍摄过程中,采用的拍摄手法各异,有的严谨,有的细腻,有的诗意,有的工巧,有的收放自如……

146窟-窟顶藻井

图版部分将老照片与新照片在同一机位下的对比展现。

一方面极具史料价值地展现了解放前莫高窟原貌,一方面对敦煌壁画彩塑之世纪变迁进行了相当具象的展现。

46窟-盛唐开凿涅槃龛,百年前VS百年后

图录的左侧是1900~1940年间拍摄的敦煌照片,右侧是孙志军等敦煌人拍摄的照片,拍摄对象、光线、角度、景别等,都竭尽所能地保持一致。

144窟-晚唐画千手钵菩萨,百年前VS百年后

这种以古今照片比对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有非常强烈的时间穿梭感和对比度,让大家能清晰直观地观看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每幅图配有简洁的说明性文字,由专家撰写,浅显易懂地讲述照片里的故事和艺术。

《世纪敦煌》如同“流动”的敦煌莫高窟百年变迁史。

每一张都值得用放大镜仔细鉴赏,让你一口气看尽莫高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沧海桑田。

拯救文化珍宝,和时间赛跑

用影像守护消逝的敦煌

《世纪敦煌》由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委员会理事孙志军,耗费14年的时间打造而成。

莫高窟壁画和雕塑数量众多,又都藏于深幽洞窟之中。书中影像的采集和拍摄,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

他从1984年开始在敦煌研究院从事石窟摄影,迄今为止,孙志军已和团队一起,完成了莫高窟258个洞窟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

146窟-窟顶藻井, 孙志军 摄

至今没有方法能阻止莫高窟风化、斑驳,莫高窟中的彩塑壁画,也正在空气的侵蚀中,缓慢地消逝着,他们与时间赛跑,用影像的力量,守护敦煌。

《世纪敦煌》的诞生过程更是漫长且艰辛,2000年,孙志军参与了国家课题“敦煌莫高窟及周边环境演变”。

同时,也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和敦煌莫高窟相关的影响资料。

464窟-元代绘制的方格故事画

为获取关于莫高窟的一手资料,他辗转各地,在大英图书馆、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哈佛大学艺术图书馆等机构,考察了馆藏的斯坦因、华尔纳在敦煌和莫高窟拍摄的照片和底片。

并收集1908年间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拍摄的早期的敦煌影像。

孙志军在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考察斯坦因原作

2007年,孙志军开始了他的莫高窟重摄之旅,他精准模拟了百年前的文物摄影角度、景别、光照等环境进行重摄。

经过十多年的收集整理,于今年《世纪敦煌》面市,让我们有机会得以一睹这份珍贵的影像。

《世纪敦煌》

收藏级影像画册

大气封面、精美装帧

画册封面,选择了莫高窟45号特窟的菩萨像作为主体。这是盛唐时期敦煌雕塑的代表,塑像面目柔美,神情端庄,尽显大唐风范。

画册正面

16开本大尺寸,感受莫高窟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画册背面

装帧采用了布面精装与特种纸护封,内封压凹和烫黑工艺,触摸有质感。

内封

在正文选纸方面,使用128g超感特种纸,近看可见复古纸纹,古色古香;在图片选纸方面,经多次对比试验,决定采用120g哑粉纸及四色印刷工艺,还原真实的壁画色彩,好翻耐磨。

为了方便大家直观对比莫高窟近百年来的变化,采取锁线精装的装订方式,所有对页均可180度完全平摊,方便阅读。

华鼎锦纶 http://www.xinzhiliao.com/bj/jianfei/647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