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文化

让长辉永耀天地间

让长辉永耀天地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浩如天,绵力无穷。五千多年来,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中,中华文化不断扬弃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引领着不同时期的风尚,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气神,在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接续奋斗,创造辉煌。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着眼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重大举措和重点工程。这是未来几年我国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重大方针、培根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今世界,人类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内涵厚重、深沉智慧、韵境优雅,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长辉永耀天地间,让一个自信自强的美丽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舞台,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是长辉之本,古老的中华文化,维新是一以贯之的使命。这也是中国文化“通古今之变”“神以知来”的传统。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个始终在自我保护与创新中统一而不断赢得生机活力,从而应对一个又一个内部外部挑战,创造出高峰迭起伟大奇迹的蝶化过程。

  如在先秦,融合儒道、综汇百家,通过《易传》《中庸》,会通人文与自然,达到中华文明初始的高峰;从魏晋到隋唐,易、老、庄三玄及佛学彼此交融,形成博大的文化格局;宋明理学和清朴学、西学的相激相荡,使中华文化步入精微深邃的新阶段。

  近现代以来,经历了“古今之辩”“中外之辩”,中华文化如火中凤凰,在烈焰中涅槃,争得了新的生命。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更须在维新中焕发生机活力。

  要善于在危机中变先机,从中国实践中光大中国智慧、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升华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比如,如何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物种濒危、灾害风险加大情况下,把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弘扬光大;把中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处世之道向全世界弘扬;把中华文明的“仁者爱人”、以义为先、义利兼顾进一步发扬光大,等等。

  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弘扬好“协和万邦”的中华文明,在“天下大同”“世界大同”中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好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危机,进一步复兴和强大中华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易经》云“人文化成”,化成是变革翅膀。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初始和精髓。新时代,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要在“化”中做文章,善于在吸收、借鉴、融合中创新、发展,广采博纳世界文明文化。

  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人文的、世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全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化合”,才能在对立统一中阔步前进,形成新的生命力,在传承中继承与保护,在保护中创新发展。

  要在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又依托传统中,达到现代与传统之统一。要善于把古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精髓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尤其要把“孤本”、不可再生的优秀文化“化合”好。

  要善于从生态美学角度化成。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态文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光大传统文化中,建筑、绿地、水、物质、行为等等,都是创新多姿多彩精神食粮的主要考量。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要在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不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

  北宋张载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光大优秀传统文化,非要有一股子“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精神不可。这种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密码。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就是古先贤的“继绝学”精神。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必能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眼下,就要拿出“誓为往圣继绝学”的求索精神,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不断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华传统文化官网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