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墨盒:阿里前高管出家把佛门当成什么?天涯社区英语杂谈
基于“不安”、以应对“人生无常”起落的需求当然是其中一点,今天得到明天失去,这一点在平来说都需要找到心理平衡,更何况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人。因此有人说,鬼脚七在阿里还没有等到美国上市时便辞职了,遗憾而又愤懑不平。希望获得离苦得乐的人,我们都算在这一类里。
而翻看其前几条微博,是“人生苦短”的感慨。
而近年来,出家、或成为在家的商人也不在少数:
一时间许多人在微博“求”,下午15:40,鬼脚七发微博了“已出家”,只不过,是“百日”还是剃度出家便不得而知了。
昨天,朋友圈爆出阿里前高管、IT自“鬼脚七”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有图为证:
原《新京报》记者梁璐,出家成了果智又还俗,还有演员吴镇宇曾在《鲁豫有约》自爆曾做过7天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于一种体验,就像梁璐说的:“人生就是用来的”,梁璐的目的还在于推动佛教。“他曾经做过记者,犀利和敏锐还有,社会关系也有,他做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也知道,但是作为出家的僧人,很多事情并不方便,为了继续推动的进程,他选择还俗。”
2014年1月24日,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在微博中自曝,正式在少林寺皈依佛门,成为佛教俗家第子。皈依师傅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名取为“延舍”。侯小强在微博中表示,“我皈依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永信大为我起法名延舍。特意举办仪式。异常庄严。茶叙近五小时”;
作家、广告策划人、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版主刘书宏,网名“老蛋”,名下还开有一广告公司,2010年5月28日在龙泉寺出家,法号“贤书”;
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比如自觉与佛教有缘、宁愿舍离财富、家庭而出家的,刘景崇、刘书宏、陈晓旭都算是这种。
联系近来张铁林和他的白色奥玛王,都很纳闷,为什么明星、商人都热衷于、出家?常常见诸报端的“”“”“仁波切”等词语更是让人对佛教感到茫然甚至不屑:这都已经商业化了,还有什么好信?
一位关注了“鬼脚七”很久的IT从业人员也向笔者表示,鬼脚七今年以来的微信号内容“抒发的怨气越来越多,”因此也对其微信号取关了。其实,从鬼脚七今年5月发布的微信内容《你有其他选择》来看,似乎出家的想法已有苗头:
最后,用网友提到的鬼脚七那篇文章《我活一辈子,难道就是为了和你走一模一样的?》中的一个小标题来结束这篇文章:幸福源于参差多态,也必定参差多态。
今年8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某服装企业原总经理刘景崇弃百万年薪,在安徽省含山县剃度出家,引起关注;
如李阳、侯小强等,皈依后仍在打拼自己的事业,大概是“出世为了入世”,《商界》今年1月9日刊登的文章《一个商人的“中国式”隐居》中写道:“说到底,大多数商人的‘出世’,其实还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以广结,谋取内心的平衡和更大的财富”,观察一下那些有点家产的老板,总要在办公室或家里供几尊像,以祈求自己的生意更加平顺。
(左一穿灰衣服的鬼脚七)
今年5月的时候,笔者在凤凰知道看到一篇《为什么朝阳区盛产仁波切?》,对其中这段颇为赞同,一直记忆犹新:
原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广州追球机构的前注册法人,被誉为“体育经营怪才”的廖见明经历了出家、还俗再出家,于2009年4月正式出家,起法号明道,潜心在山清水秀的云南某中独自。
还有一种则是以行为标榜身份的人群。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说,从商得到了温饱、安全需求的满足,从而产生社交和被尊重的需要,当身边的人都开始身上挂着佛珠、屋里摆着雕件时,同一个圈子、或想进入那个圈子里的人自然而然也会被影响,因氛围而形成圈子,这和商人们扎堆去南极旅游、读商学院类似。
据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报道,一项针对中国最富有人群的调查显示,这些人中者的比例高达50%,其中三分之一佛教。
这些出家、在家的商人
为何出家,各有缘由
更久远的包括坐拥近亿资产的“林妹妹”陈晓旭,1996年,创建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2月23日,在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释妙真”。
2014年7月28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皈依佛门,并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师”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晚上九点,李阳在电话中向记者,确已皈依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