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养老助老成欺诈销售“忽悠经”
据报道,民政部日前在官网发布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
网民“党俊武”表示,我国的老年保健产品市场一直存在制假贩假、夸大宣传等问题,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从各级民政部门近期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相关部门治理不良保健品的决心。
网民“四检”表示,保健品本身或许无害,但不少从业人员采取的销售方式却是害人不浅。他们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当本事,走亲情化、悲情化销售捷径,结果是被掏空了家底的老年人不胜枚举。受害的老年人当中,一类是社区老年人,还有一类是进了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相比分散居住在小区的老人,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生活区域集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程度更大。为了推销保健品,销售人员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大打亲情牌,总能成功地“忽悠”老人。
有网民建议,要加大对市面上造假贩假现象的监督打击力度,将不良企业列入失信名单,从生产的环节减少“三无”保健品。在消费环节,可以考虑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增加一个月期限的“消费犹豫期”,对于在犹豫期购买的商品,可以提出退货。此外,不妨禁止在养老院兜售保健品,减少不良商贩的宣传途径。
对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巨大需求,也要合理疏导。有网民指出,保健品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缘于老年消费者对此类商品有一定需求,对于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应该在严抓管控的同时加强筛选和宣传,将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传播给有需要的老年人,促进保健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记者 刘超 整理)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