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文明之声)
核心阅读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
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感受地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是独一无二的,开放、融合、转化是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鲜明标志。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感受地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些年,基于文物资源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国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动发展的“助推器”的特质,让文物活起来,日益成为党和国家持续关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为文物工作对标提质的中心任务,日益成为普通百姓常挂嘴边的热门话题。
文物场所,可以成为国家客厅。世界遗产西湖之畔齐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北京故宫见证中美元首历史会晤,曾侯乙编钟为龙象之舞合奏齐鸣,亚洲文明展闪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法元首豫园夜话传递开放胸怀,每一帧都是高光时刻。
文物资源,可以赋能高质量发展。从哈尼梯田到水乡乌镇,从大运河文化带到粤港澳大湾区,文物工作都有“文明如水”的最美画面,都有“润物无声”的能量输送。
文物创意,可以点亮美好生活。实施“文物+”战略,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与消费结合,博物馆热了,“萌萌哒”文创产品火了,科技+文物沉浸式体验红了,传统村落人气旺了,红都瑞金脱贫了。
文物活起来,可以让文物故事家喻户晓。前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复活”技术、《国家宝藏》明星演绎,后有《如果国宝会说话》“快速充电”、抖音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翩翩起舞,娓娓讲述文物传奇的前世今生。
文物活起来,可以带来广泛社会参与。百度“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起航,“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公募活动探路,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全面铺开,深圳大湾区文化遗产联合实验室组建成立。
文物活起来,可以释放更多政策利好。从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到“互联网+中华文明”,从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导则到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从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到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文物活化利用政策不断创新,推动改革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有三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推动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全覆盖,让海量文物不被“锁起来”,而是“展出来”;2018年全国11.3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3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可见消费需求巨大;抖音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三天播放量高达1.2亿次,“约会博物馆”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16.5亿人次,“5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