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水墨”扒村窑
老民居
“国保”碑
元代白地黑花白釉“东张镇”字纹碗标本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藏
金代白地黑花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代白地黑花婴戏图枕面图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藏
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扒村钱庄
□河南日报记者张冬云文 本报通讯员耿亚伟图扒村窑,一个在中国陶瓷史上大名鼎鼎的窑址。
2019年临近年底,我来到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东部,一片平旷原野上,建有一座单檐六角六柱的碑亭,亭内立有石碑,记载着扒村窑的渊源流变。
扒村窑分布在扒村河两岸,文化层厚度在3.5米以上,分布面积约百万平方米,共有100多个古窑遗址。它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代,以烧制白底黑花瓷为主,也生产三彩、加彩(白釉、黑釉瓷器)和钧瓷等十几类产品,主要器型有碗、盆、瓶、枕等,它是研究宋金元时期北方制瓷业的一处重要遗址。1963年,它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问具体窑址所在地,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包鹏举大手一挥:“这周边庄稼地下边,全是。”
扒村窑代表器物是白底黑花瓷,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盛赞它是“瓷上水墨”。扒村窑作品,被称为凝结在古瓷上的中国画、烧制在古瓷上的中国书法。
扒村窑的白底黑花瓷,墨色浓淡有别,笔调粗放简练,勾画下笔任意。虽为民间用品,不乏精美之器。
◎千年不熄
重要的古窑址周边通常会散落很多碎瓷片,还有匣钵、垫饼、窑柱等制瓷器具碎片。但在扒村,我没看到。
冯志刚比我幸运,他收藏了很多扒村窑陶瓷标本。
冯志刚,是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馆长,他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开始收藏扒村窑瓷片,几乎每周都会从郑州开车去那调查。扒村就叠压在古窑址群上,几十年来,当地农民耕地、建房、挖沟、凿井时,都会发现大量的各类陶瓷残片,还有一些当年烧瓷器的废品堆。”
扒村是中原名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扒村河顺势东来,依村而卧,虎头山盘踞村西,乔龙山如屏风般障于村北。扒村位居盆地中间,沃土百顷,土层深厚。
一地成窑,燃料原料要丰富。扒村四面环山,东部、北部小山岗上产瓷土,南部的杏山产煤,陶瓷原料中需要的非可塑性原料、可塑性原料和溶剂性原料,在当地储量都很大。
扒村原本建有窑神庙(柏灵翁庙),元代张克己撰有伯灵翁庙碑碑文。现在庙与碑均无存,所幸的是,碑文在民国《禹县志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