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短租房发展亟待硬监管
临近新年,网约短租房市场火爆。由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拎包入住,房东和房客甚至可以无须见面,网约短租房这种“共享住宿”业态发展迅速。此前记者调查发现,网约短租房领域存在入住登记、消防安全、房源资质等方面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相关问题依然存在。(12月24日新华网)
网约短租房有着一定的市场空间。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交易规模约165亿元,房客数达到7945万人;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50万个,覆盖国内近500座城市。不过,这种“共享住宿”所相伴的诸多问题却不能小觑。梳理媒体报道,主要问题有,入住人员身份登记核验漏洞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有网约短租房消防安全存隐患、房源资质问题多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消费体验,而且会影响行业发展,甚至成为社会安全稳定隐患点。
不难发现,行业监管依据不足、力度不够,是行业发展乱象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对平台上房源类别的合规性监管,缺少住建部门制定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消防部门对网约短租房缺少严格监管审核的依据,这会导致问题出现及泛滥。于此,相关部门当出台相关举措,在监管上加码。
值得称道的是,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行动。比如,广东省出台了本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宿定义、证照、监管等问题给予了清晰明确的指引,其中“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提法,体现了广东对新业态“放管服”的改革思路。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相关职能部门须有主动作为的思维和行动,不能等乱象无法收拾时才重视起来。
行业自身也应完善自我监管。去年,我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自律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在北京发布。针对入住核实登记、房源信息审核、卫生服务标准、用户信息保护体系等社会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规范要求。
另外,“压实”网约短租房平台责任是提升治理效果的关键。从这方面讲,平台不妨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供技术升级补贴等方式,完成在人脸识别密码锁、身份证NFC开锁等功能方面升级,保障平台房源的安全性。总之,面对强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唯有平台经营者、监管机构、平台商户几方强化自身责任,才能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杨玉龙 )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