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错峰上班要打好“组合拳”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24日表示,考虑到目前境外疫情输入性风险依然较高,为避免通勤过程中的人员聚集,北京市仍未恢复机动车尾号限行,建议各社会单位应继续按照市政府关于人员密集的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超过50%的要求,把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AB角轮班、错峰上下班等灵活办公形式落实落细。(中新网客户端3月25日)
鉴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仍然巨大,发布与落实错峰上班的规定,可谓十分必要。在全国不少地方,错峰上班已经成为很多人在现实条件下的选择,但如何具体操作,不同地区则需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防疫工作的要求来确定,不可以也不需要“一刀切”。北京市将规定细化到“人员密集的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超过50%”,则是考虑到本地现实情况后的科学判断。
从现实情况看,与其他地区不同,北京市的防疫压力仅次于湖北省。尤其是在境外输入病例迅速增多的形势下,其严峻现实更加凸显。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交通枢纽,北京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大,来自外地与外国的病毒传播风险较大,一旦疫情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北京市的企业复工必须有秩序地、有原则地渐进展开,并在员工到岗率上划定一个红线。目前来看,这一红线是50%,但随着防疫工作的进展,它应该也会随之调整。
在渐进式的“放开”举措的同时,要保证企业效益与市场秩序,还需要打好“组合拳”,按照相关部署,落实后配套举措。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的情况下,防止企业效益受到损失,尤其是帮助那些因疫情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重整旗鼓,走出谷地。
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已经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措施,这个被坊间称为“十六条”的措施,从减免房租、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畅通融资渠道等多方面,考虑到了企业经营的困难,发布了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要落实好这些措施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单靠“十六条”中的某一两点,可能还无法对冲企业员工到岗率过低而造成的风险,要想真正帮扶它们走出困境,还必须统筹落实,各项举措同时落实,这也是打好“组合拳”的现实必要性。
与此同时,落实错峰上班的举措,并不只关乎企业经营问题,还与“上班族”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打通广大市民错峰上班的绿色通道,还需要交通部门的协调,避免通勤过程中出现疫情传播的风险。实现遏制病毒扩散的目标,不是只靠减少外出复工和通勤人数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在很多细节上做足准备,落实要求。比如,应当落实并加强地铁入口处对乘客体温测量的工作,让那些乘坐公共交通出门的员工安心出行。这也会减少企业因员工聚集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发布统筹安排也好,落实配套措施也罢,最终是为了给大家足够的信心。如今,这场凝聚民众力量的艰苦“战役”依然没有结束,我们在当前与未来的防疫工作中,仍然要团结一心,将各项配套措施有效落实。(黄帅)
- 标签:海菱榨汁机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