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数字丝路重要信息枢纽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是落实习总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支撑。该项目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要求,由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建设,通过深化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合作,在广西南宁建设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和人文交流5大平台,形成以广西为支点、辐射我国西南中南、面向东盟国家的核心信息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推动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发展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互联网经济。在广西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有助于提升中国-东盟信息化水平,促进互联互通,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今年4月,习总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数字丝绸之路重要信息枢纽。
习总视察广西时指出,合浦古代海上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广西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载体和基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沿线国家数字鸿沟,对于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促进沿线各国在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领域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以南宁市五象新区为主体的核心基地已完成规划布局;同时,围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于北斗的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应急协作、技术创新合作示范、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示范、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网络文化交流合作等11个领域推动了合作项目对接。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正以构建区域性国际信息通信枢纽、中国-东盟网络利益共同体为抓手,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及我国西南、华南、东南地区的设施互通和区域联动,优化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网络结构和连通方向,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战略布局,努力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为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宽带走廊、东西互济的国际直达信息通道和战略枢纽节点。
然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面临两个瓶颈问题:一是一个时期内还难以实现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二是缺失服务和合作内容。要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为贯通中国和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网络枢纽,建成中国与东盟国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以及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共同体,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将空间通信、空间观测、移动互联等技术紧密结合,拓展信息应用和数据处理业务至天空、海洋和陆地的各个区域,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的信息港。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设想,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相关数据,建设空间大数据共享平台,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展开科技及全方位合作。“数字丝路”是一个综合了天基、空基、地基的多源海量数据,并利用模拟手段来认知“一带一路”的巨型数据和信息系统,汇聚与表征了与地球和空间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同时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系统,可以对复杂地学过程与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可重构的系统仿真与决策支持。
“数字丝路”计划是实践习总“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倡导的有力科技支撑,提供了在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数据应用合作与示范的良好机遇,能有效解决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过程中信息服务与合作内容相对缺失的问题。东盟各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新加坡,信息化水平领先,已实现完全开放;第二梯队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第三梯队是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宽带渗透率较为落后。一二三梯队国家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信息化短板,其空间观测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应用研究水平较低。然而,东盟国家由于分处于太平洋海域和中南半岛,受气候和地质灾害影响大,对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环境调查、评估和应用具有迫切需求。
我区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基础设施,积极参与“数字丝路”计划,开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数据应用合作与示范,为东盟国家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比如:生态环境动态分析、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水资源时空格局与安全性、城镇化与自然文化遗产地监测、典型海域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农情监测与粮食安全等等。从而更加有效吸引东盟各国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积极参与,形成信息创新合作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高地,促进中国-东盟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建设,打造以广西为核心,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形成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的网络空间。
三、通信设施建设和信息应用拓展同步发力,把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丝路的重要信息枢纽
通过参与“数字丝路”计划,提升信息港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丰富信息交互和服务内容,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丝路的重要信息枢纽,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服务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空间,需要在通信设施建设和信息应用拓展上同步发力。
在通信设施建设方面,要依托空间通信、光通信、量子通信、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强化信息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种通讯方式、通信协议、网络结构、网络终端之间的安全可靠互联互通,传输更广域、更高速、更大带宽和更多类型的信息。应高度重视空间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结合和集成应用,开展物联网和5G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卫星通信标准制定和更新,构建宽带卫星电子政务网、防灾和应急卫星通信网,逐步拓展建立区域化、商业化的卫星通信服务体系,发展北斗位置服务和应用,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为国家未来网络基础设施和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丝路的重要信息枢纽。同时要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间跨境陆缆的建设与扩容,以及亚太直达海缆APG、亚欧5号海缆、亚欧1号海缆等建设项目;与东盟各国共同探讨国际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合作模式,建设紧密连接的网络体系,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中国-东盟信息高速公路。
在信息应用拓展领域,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加强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建立天空地海数据获取系统和可视化系统,以我国卫星数据为基础,结合“丝路”环境资源管理、文化旅游所涉及到的其他类型数据的收集和融合应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可持续的数据支持。二是建设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构建东盟区域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设施等“丝路”沿线区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区域空间数据元数据仓库和区域空间数据发现代理机制等基础性设施。三是建设大数据密集计算平台。建立集中式的大型云计算设施,利用云计算、数据密集计算和资源虚拟化技术构建区域观测大数据设施,提供集空间信息存储、处理计算、分析设施一体化的云端应用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调配和按需服务。四是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建成基于eSIM技术的物联网管理平台,提供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实现各行业应用在数据和业务层次不同程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