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资讯  资讯

南宁市委网信办组织媒体走进马山县,了解扶贫事业中的致富故事

南宁市委网信办组织媒体走进马山县,了解扶贫事业中的致富故事

同步资源课堂让山里娃也能上音乐课

“同步资源”教室的出现,改变了偏远山区孩子教室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远程会诊大力覆盖乡镇卫生院,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平医疗资源;扶贫车间的出现,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愿望;从百米深水井涌上的泉水改变了村民爬山挑水看天吃水的窘境,还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希望。这一个个小故事都是马山县贫困户脱贫致富路上的真实写照。连日里,在由中共南宁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聚脱贫邕有力量”聚焦首府南宁网络助力脱贫攻坚新成就暨2019知名网媒马山行活动中,媒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了解马山扶贫事业中的致富新故事。

同步课堂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12月26日,在马山县同富小学一间“同步资源”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在悠扬的钢琴声伴奏下,坐在“同步资源”课堂教室里的同学们认真地跟着老师一起学唱《鹅鹅鹅》,而透过现场电脑同期回传的画面,记者看到,在互联网的另一端是八个教学点的课堂,这些远在马山县偏远村屯的教学点的课堂里,五六个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一起学习这堂有趣的音乐课。

利用互联网开展同步教学不稀奇,但这样的技术出现在贫困地区大石山区教学点的课堂上,让这里的孩子们感到的不仅仅是稀奇,更多的是喜悦。马山县同富小学的校长韦春叶告诉记者,音乐课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就是课表里最普通的科目,但对于马山县偏远贫困村教学点的孩子们来说,要想上一堂音乐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教学点的学生人数较少,一个班级人数多则十来个,少则五六个,再加之专业的专职教师资源配置不足,使得这些教学点的音乐、英语、美术等课程都无法正常开设。

“‘同步资源’课堂的开设可以缓解教师配置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的问题。”马山县教育局电教站的站长韦化锋介绍,2019年,马山县政府投入398万多元建设马山县“同步资源”课堂,项目涉及27所学校,包括3所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优质的县城学校和24个资源薄弱的教学点。马山县“同步资源”课堂采取“一托八”的形式,即一间主教室托八间分教室,3个主教室分别设在3所县城学校,受益贫困村18个,受益贫困村人口49910人,受益在校贫困学生765人。

网络会诊打破两地跨时空诊断难题

远程会诊让乡镇卫生院能获得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解决更多村民看病难题

“我们这次会诊目的是,请会诊的专家们给出意见,我们是否可以对这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取什么方案,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

“那请先介绍下患者的情况,一并将目前的检查项目的影像资料都上传网络。”

这段对话发生在马山县人民医院运程医疗会诊中心,在这间会诊中心,坐在电子屏幕前的是马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心内科的医生们,他们正在与电子屏幕里另一端周鹿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们开展远程网络会诊。

对话中提及的患者是一名94岁的老人,因不慎摔跤致股骨粉碎性骨折,周鹿镇的医生简要地把老人的病情以及目前检查情况做了汇报,这边县医院的专家医生们分别针对目前的检查结果给出了意见,最终,根据老人实际身体状况和检查情况来看,专家们认为,尽管是高龄患者,但这位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还是较好,符合做手术条件,采取的手术方案是运用微创技术进行。

“今天这场会诊不到20分钟,我们就完成了。”马山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覃尚孙说,2018年,马山县人民医院就开始向上向下开展了远程会诊,目前,远程会诊已经覆盖了11个乡镇卫生院。有了远程会诊,乡镇医疗机构在诊疗病例时,遇到疑难杂症或者特别病例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向上一级医疗机构寻求进一步医疗指导。该项目开展以来,已经为200多名贫困户解决了医疗就诊问题,打破贫困户“有病不敢医”的局面。

山区群众搬入安置点还有稳定工作

村民在扶贫车间工作,“家门口就业”让村民很满意

在马山县金钗镇的鑫源社区,这里居住的人群多数是石山区搬出来的贫困户。蓝迎春一家三口就是这里的新居民。搬进新居让她感到十分开心,不仅是因为从此告别缺水的老屋,还因为她在新家这里找到一份“家门口”工作。

12月27日,在鑫源社区的一家皮具加工厂里,这里的工人在宽敞的厂房里分工干活。蓝迎春是一名皮革内格贴片工。她告诉记者,自从搬入新家,政府就安排她到这间皮具加工厂上班,每天工作9个小时,如果遇到加班,手脚麻利的她一天可以完成3000件的贴片活,按照计件领工资来算,一天最高约有80元,平均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已经感到很开心”。

实际上,这间皮具加工厂是当地政府授予的马山县就业扶贫车间,该皮具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车间有120名工人,其中80名是贫困户。

对于能在“家门口”就业,鑫源社区居民纷纷点赞,扶贫车间开进社区里,让大家真正体会到“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百米深水井打通解决村民吃水问题

深井打通后,村民不用再上山挑水,解决了饮水难题

马山县金钗镇龙印村是深度贫困村,典型的山多地少、水土奇缺的大石山区。龙印村驻村第一书记温金华说,马山县有很多村的名字里有个龙字,像龙应、龙贵、龙开、龙港等等,都是缺水的村。千百年来村民都祈求得水,但是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一片大石山区非常缺水。村民蒙荣超说,每年有5个月村民都上山排队挑山泉水,一次挑水来回就要一小时。

2019年,在马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地质队专业的力量队伍在大石山区打了四口深水井。

“像我身后这一口取水点的水,是从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抽出来的呢。”江庞屯屯长蒙庆桃说,他负责水井房日常开闸抽水,再经过泵房里的设备过滤消毒,甘甜的山泉水就能通过管道送达农户家中了。

村民韦妹珍说,自从家里有了水之后,他们一家铆足劲养了6头牛,还种桑养蚕,种玉米喂牛。她盘算着,这一年半之后6头黄牛能给他们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驻村第一书记温金华说,这四口井水不仅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生活问题,还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这种创业精神的萌发就是一种脱贫致富的好信号。(记者 彭媛媛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