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核酸检测“一直在线”,这四道难关亟待攻破
作者:唐长冬(特约)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发生地应对局部疫情暴发的通用“法宝”。《纽约时报》曾评论称,积极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是中国能遏制疫情的关键。但实际上,中国并非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么做,而是吸取了武汉疫情早期防控的经验教训后,才改变了防疫策略。比利时《最新消息报》驻华记者莉恩·维尔韦克也表示,中国与西方抗疫的最大不同在于,“只要发现一个确诊病例,中国政府、卫生部门和普通民众就会立即行动,他们不会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后再出手……”
全员核酸检测首创于2020年5月,当时武汉市启动了对全市近1000万人口的核酸检测“十天大会战”,并首次采用了“5合1”混检技术。所谓混检,即将不同人的咽拭子混合在一起检测,如结果呈阳性,再对个人分别检测。最终,武汉“十天大会战”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检出率为0.303/万。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发生疫情后,同样采取了提升检测能力+混检方式完成1005.9万人检测,全市检测机构由98家增加到128家,每天最大检测能力从10万份提升到45万份以上,检出阳性率仅为0.00367%。
2020年7月,大连发生本土疫情暴发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勇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在这个新技术的加持下,大连市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主城区近450万份的检测。此后,“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成为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首选技术,诸如在新疆、云南瑞丽、青岛的疫情也都采用了10合1混采检测,特别是青岛的全员检测过程中,3天内对青岛城五区检测全覆盖,5天内对全市全覆盖,全市采样突破1090万份,结果均为阴性。
但是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也不是百试百灵,比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自7月27日来自南京江宁的毛老太在扬州核酸检测呈阳性后,扬州在第二天(7月28日)便在主城区启动了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此后,又陆续做了六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在16天时间里,扬州开展了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平均每两到三天做一次全员筛查。但是除发生了“检测点传播链”这样意外的聚集性传播之外,公开信息显示扬州市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筛出13例阳性,第五轮检出阳性25例,第六轮检出阳性2例。说明大规模核酸检测依然没有完全筛查出阳性病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综上所述,当发生本土确诊病例之后,在传播路径和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因为,新冠病毒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隐匿性,病毒传播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检测却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因此想要通过一次性的、一个时点上的检测,就把所有的感染者或传染源都发现,是不容易完全实现的。特别是新冠病毒进行多轮变异后,诸如德尔塔病毒传播能力更强、隐匿时间更为持久,即使绝大多数居民前几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但为了更精确地检测出病原,更精准地实施防控,尽早发现感染人群,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适时地开展多轮次的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仍然非常有必要,也是无奈之举。
回顾比较多个城市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一是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依然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认识新病毒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很多关于病毒的未知数,还需要去探索;特别是随着病毒不断快速变异,在疫情应对的管理方面,我们仍然处在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和手段的阶段,应对仍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变化多变的病毒传播我们拥有的办法有限。
二是核酸抗体检测针对性依然有限。核酸抗体检测的目的,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评估人群的免疫水平,多数面向的是重点人群,或者是一部分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但是,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我们对其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特别是核酸检测的假阳性率和有效性依然需要科学研究,核酸检测阳性率与病毒潜伏隐匿期的关系依然不够明确,而核酸抗体检测是否纳入常规体检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三是大规模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手段依然薄弱。从扬州已经开展的六轮核酸检测来看,比较已经开展过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城市来看,效率优先成为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首先,而质量控制环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操作技术的同质化,还是核酸试剂的室间质控有效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扬州的“检测点传播链”以及现场采集点的薄弱环节也为大规模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敲响“警钟”。
四是高昂的检测成本和经济学评价依然制约大规模核酸检测决策。从目前公开的报道,尚未公布历次大规模核酸检测耗费的经济成本,而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和城市“暂停”成本更是无法计算。从目前公开报道的检出阳性率和成本投入之间的量效关系也不难看出,选择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也是各地不得不选择的被动之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低的检出阳性率都可能使大堤溃坝的“蚁穴”。面对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和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大局中,个别地区再大的牺牲和成本都是在所不惜。
新冠病毒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此次疫情,我们都认识到对于新冠肺炎的有效预防、控制机制,并且对这种病毒以及其变异的认识在不断更新。毕竟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也是在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且不断和病毒斗争中发展。单单对于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我们对比比较之后也可以有以下借鉴和启示。
一是思想重视到位。大规模核酸检测是全员参与,也就意味着是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任何遗漏都可能让大规模核酸检测功亏一篑。诸如扬州七轮核酸检测成本耗费之大应该是天文数字,更何况连续的聚集采集样本又增加的传播概率,从而进入恶行循环。所以,这种思想重视,不仅仅是政府,更是每一个参与者,每一名群众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认识一致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到位。
二是组织动员到位。传染病传播最害怕的是社区传播,新冠肺炎也不例外。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社区传播的解决根本之道还是在于社区治理和社区控制。作为我国基层社区管理具备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内生动力,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必须依靠基层居委或村委会的组织和动员,简单朴素的“大喇叭”比苦口婆心的思想动员更有效、更直接,做到一个不能少依靠的是群众,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激活群众自觉和组织自觉。
三是专业机构到位。具备统一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是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基础。从目前江苏内南京、扬州两地大规模全员检测过程来看,江苏省内强大的检测能力是非常值得令人尊敬的。除去将疫情带到扬州的南京毛老太外,扬州疫情基本在本地区域得到控制,并没有发现扬州病例传播出来的公开报道,也没有大规模支援扬州核酸检测的公开信息。这也说明,作为江苏,或者扬州区域内检测机构和医疗机构具备强大的检测能力和物资储备能力。
四是预案措施到位。从去年青岛大规模全员检测情况来看,五天内实现全市全覆盖,检测1090万余人,除去已明确确诊病例之外,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是在山东省卫健委和青岛市统一组织,启动应急预案和各项检测措施综合推动的结果。不谋而合的是本轮烟台大规模全员检测如同去年青岛模式的复制版本,8月3日—8日烟台市开展的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这也说明地方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预案执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五是信息化手段到位。新冠病毒的传播最主要的手段是接触或呼吸道传播,而当前阻断新冠肺炎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物理阻断。作为当前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信息化手段。首先,在于预约环节。对于检测群众如果可以实现在线排队或者精准预约,就可以有效减少聚集,减低交叉感染几率。其次,在于报告环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及时报告告知检测结果对于降低二次传播尤为重要。最后,在于反馈环节。对于核酸检测应知应会和检测结果在线反馈查询是群众出行和区别重点人群的重要手段。
六是质量控制到位。质量控制首要在人。一个是受试者,一个是检测者。受试者个人防护到位,对避免聚集性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至关重要。检测者严格执行制度流程和生物安全是首选,试剂的安全性和医疗废物的处置是确保大规模检测不出现次生事故的关键。
同时,保障环节也是重中之重,毕竟参与保障环节的各色督导者、管理者、转运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在医疗机构内部承担大规模检测更需要严格院感控制,杜绝院内交叉感染更是质控的首先要务。
欢迎投递医疗健康好文,录用后稿酬丰厚,并优先在健康界全平台推广。
赐稿请发至:zhangwenkang@hmkx.cn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败犬女王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kang/30995.html- 标签:国际米兰贴吧,无法解析的外部命令,qq邮箱客服电话,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
全员核酸检测“一直在线”,这四道难关亟待攻破
作者:唐长冬(特约)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发生地应对局部疫情暴发的通用“…
- 8月17日-疫情600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这四道难关如何过?
- 健康界·医师节专属悦读:你邀请,我赠书
- 一文读懂 | 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一群人闯进急诊:“这个人快不行了!快救人!”
-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
- 身体不舒服,也许是情绪作怪!
- 局麻药比重与神经毒性
-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
- 坐得太直,孩子腰受不了
- 多家医院因网络安全漏洞被罚,这两项要重点关注!